

在上海,計程車稱出租車,坐車叫做打D,司機稱為師傅,為了彼此安全,師傅被關在塑膠防護罩裡。左轉、右轉說左拐、右拐,或是大拐、小拐。到站下車前,師傅會問現鈔、拉卡?─車資要付現金,或是刷一卡通(一卡通是類似悠遊卡的交通儲值卡,公交、電車、出租車都可用)。有報帳需要,記得拿打印發票。另外,公交下車處,常可見出租摩托車,不跳錶,完全依據你要去的地方喊價,價格高低,各憑本事。

上海小吃多串串,路邊隨處可見燒烤攤。而水果,也搞串串賣,最常串的是西瓜及波蘿。不管小玉紅玉,切片去皮,有時挑籽,串籤,圍排在墊著濕巾的盆裡,「一元、一元」叫賣起來。而鳳梨的販賣方式很特別,削皮後,會螺旋環繞去除面上惱人刮嘴的刺,成品就像是顆大螺絲釘。如在路邊串串賣,就切成條條狀,串上籤,泡鹽水罐裡醃著。

庶民小巷,有時會有這樣一攤,穿著白袍的醫者,立著招牌,行醫工具擺在架好的木桌上,海報上一顆大牙畫,落上「鑲牙」兩個大字,就這麼看起牙來。來回遊走,發現求醫的人不少,也不管鑽牙的痛樣,是多麼的狼狽,就這麼舉著小鏡子,當眾醫牙。
有些公交,配有售票服務員,上了車,只管坐定位,報你要去的地方,服務員就會告知票價,付了款,拿公交票,下車前都請收好,便於查驗。另外,許多公交上已沒有這樣的服務,所以,需自備零錢投現;當地人沒有零錢的作法,就是拿後面的錢─比如說票價二元,但是他投入五元紙鈔,就會等後面有零錢的人準備投錢時,拿回三元,自找零。
邊曬衣服,似乎成為上海的一大特色,因為居住空間不大,有許多房舍都是一整棟分租給許多不同家庭,起居空間都小了,遑論曬衣。這時候,她們會把衣服掛到窗外的衣桿上,或者,直接在馬路旁橫起桿子曬衣來,內衣、內褲、襪子、鞋子,什麼都有。
印象中,小時候,鄰居大伙總喜歡搬椅子坐在門邊閒聊。時空轉換、環境改變,這樣的傳統似乎在這兒還存在。很棒的就是,在街上可以看到非常多不同風格的椅子;它新出廠時的樣態,想必沒現在那麼好看,時間讓它慢慢烙上使用痕跡,累積的滄桑,更顯韻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