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7年4月26日 星期四

ShangHai│90 days

90天,足以轉為異鄉人?不必把自己弄得像卡繆筆下人物般灰色桑涼,也毋需完成驚天動地、駭人聽聞的大事;需要的只是用一貫的態度,去觸碰過程中的每段發生。就這樣,拎著一個統稱設計的包袱,到了上海期待滿載這兒的現實體驗。或許,就像是一場三個月的角色轉換遊戲,誰也不知道你從何而來;也許出租車師傅聽出你非申城(註三)口音,也許百貨公司專櫃小姐從穿著看出你不上海(註一)也許餐廳服務員由點餐態度,猜出你非滬(註二)民。不要緊,這都只是養成過程。結果,回到台北,或許是口音的暫時轉變、或許是口味持續加重、或者是暫歇性的街道嫌惡症,一切再度歸零,重拾原有生活。幾個月後,另外的90天,又在下一個城市開始,不斷循環。慢慢地,發現自己早已不在原點,提著你而上的,是一組堆疊著無數體驗的螺旋結構。

註一:上海地名源自南宋,當時吳淞江(現今蘇州河)有上海浦、下海浦兩條支流,建鎮時,選擇在上海浦附近,所以就稱該鎮為上海鎮,延用至今。
註二:上海又稱「滬」,滬是一種竹子編成的捕魚工具,古時吳淞江口到處插滿此種工具;而喇叭狀的海灣稱作「瀆」,吳淞江口附近即為此種型態,因此當地人便將此處稱為「滬瀆」。久而久之,「滬」就成了上海的代稱。
註三:上海簡稱「申」,和戰國時代的楚國貴族黃歇有關,黃歇號春申君;當時黃浦江常氾濫,還是一條無名之河,黃歇帶領百姓整治,疏通河道,造福百姓。百姓為了感念他,將此河稱為春申江,簡稱申江,之後,此處便以「申」代表。

沒有留言: